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壽山臺灣獼猴成年雌猴離群與分群之差異比較性的探討

      
 臺灣獼猴是群居性生活的動物,有相當明確的階級制度與社會組織系統。社群是以母系為主的社會形態,雌性成員留在出生的母群(但亦有離群的紀錄),母系社會組織系統中,其社群成員位階的高低,決定權亦在於高位階之雌性成員的緊密性,所以成年雌猴是社群組織結構穩定性的基礎。在探討成年雌猴分群與離群之際,應先界定成年雌猴的年齡結構及位階如何?依年齡而言,成年雌猴的年齡層次,可分為年老雌猴(滿15歲以上)、中生代雌猴(滿10歲至未滿15歲間)、新生代雌猴(滿5歲至未滿10歲間),年老雌猴即為親代雌猴,而中生代及新生代雌猴即為子代雌猴。
       依成年雌猴的生理階段之區間期,可區間為懷孕期(1月至3)、生育期(4月至6)、育嬰期(7月至9)亦是臣服期的序幕、交配期(10月至12)亦是示好期的前奏。成年雌猴分群於懷孕期為(  %n= )( +_   )、生育期或臣服期為(  %n= )( +_   )、育嬰期或示好期為(  %n= )( +_   )、交配期為(  %n= )( +_   )。成年雌猴離群於懷孕期為(  %n= )( +_  )、生育期或臣服期為(  %n= )( +_  )、育嬰期或示好期為(  %n= )( +_   )、交配期為(  %n= )( +_   )。所以成年雌猴分群與離群之情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成年雌猴分群與離群的差異性,可從下列幾點探討之。
1、分群時機性與離群時機性的比較差異性;
2、分群階段性與離群階段性的比較差異性;
3、分群區間期與離群區間期的比較差異性;
4、分群位階變動與離群位階變動的比較差異性;
5、分群方式及形態與離群方式及形態的比較差異性;
6、分群成年雌猴數量與離群成年雌猴數量的比較差異性;
7、分群過程、結果與離群過程、結果的比較差異性;
8、分群猴王更替過程與離群猴王更替過程的比較差異性;
9、分群成年雌猴滯留時間與離群成年雌猴滯留時間的比較差異性;
10、分群社群數量與離群社群數量的比較差異性;
11、分群成年雌猴年齡結構與離群成年雌猴年齡結構的比較差異性;
12、分群成年雌猴親緣關係與離群成年雌猴親緣關係的比較差異性;
13、分群活動範圍與離群活動範圍的比較差異性;
14、分群成員變動與離群成員變動的比較差異性;
15、分群種內競爭與離群種內競爭的比較差異性;
16、分群成年雌猴排斥權與離群成年雌猴排斥權的比較差異性;
17、分群成年雌猴接納權與離群成年雌猴接納權的比較差異性;
18、分群社會組織結構與離群社會組織結構的比較差異性;
19、分群雌系系統與離群雌系系統的比較差異性;
20、分群核心雄猴遷出與遷入與離群核心雄猴遷出與遷入的比較差異性;
21、分群周邊雄猴遷出與遷入與離群周邊雄猴遷出與遷入的比較差異性;
22、分群亞成雄猴遷出與遷入與離群亞成雄猴遷出與遷入的比較差異性;
23、分群和本群互動與離群和本群互動的比較差異性;
24、分群成年雌猴團結性及緊密性與離群成年雌猴團結性及緊密性的比較差異性;
25、分群地盤領域觀念與離群地盤領域觀念的比較差異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