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謎猴-靠爸文】


【台灣謎猴-靠爸文】文長慎入
幾個月前因為某帥導要投標某標案,將我填寫為執行製作,需要我寫一些學經歷、著作,忽然發現自己乏善可陳。
沮喪時會想,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相信很多為了野生動物、流浪動物「真正」站第一線去努力奮鬥的人,一定常常會跟我一樣有相同的無力感。
那我這輩子到底有什麼經歷呢?
我只知道我做了一些無法寫進學經歷的事,這些事,讓我開始看見大家對獼猴認知的改變,讓部份的人願意先停下腳步、放下成見來聽我說我口中的台灣獼猴。
我知道我不是個咖,也常被許多人批評太過接近野生動物,所以接下來我要搬我老杯出來屁,你要說我「靠爸」也可以,反正我這輩子是比不上他的付出,我將引以為傲的父親抬出來炫耀,並不違法吧?
要說學術地位我沒有,那來說說林金福的貢獻是什麼好了。
2000年開始,與中山大學徐芝敏老師合作發表的發現有
第一個發現台灣獼猴生雙胞胎的人(Hsu MJ, Lin JF, and Agoramoorthy G. 2000),並發現雌猴有多乳頭特徵的人(Hsu MJ, Moore 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0)
詳細描述了台灣獼猴的生產季節與生育間隔(Hsu M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1)以及社群結構和大小(Hsu MJ and Lin JF. 2001)
第一個發現台灣獼猴會吃土的人(Hsu M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1)
發現台灣獼猴的雄猴有交配呼叫的行為(Hsu MJ, Lin JF, Chen L-M and Agoramoorthy G. 2002)
台灣獼猴的各種叫聲所代表的意思(Hsu MJ, Moore 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5)
壽山台灣獼猴嬰猴的出生率與死亡率(10. Hsu MJ, Moore 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6)
這樣的學術貢獻還不夠嗎?
那些質疑的聲音,你們也可以去查查那些你們所信奉的專家學者們研究了台灣獼猴什麼?
你們可以繼續以保持距離來做為研究方法,但是不代表我們近距離就一定是錯的。如果要說專業跟權威,你們又憑什麼質疑 林金福 這樣跟獼猴近距離觀察是錯的?
你要說我們研究方法有爭議的同時也麻煩先看看你自己有沒有資格。
當全台灣大部分的民眾都還不清楚台灣獼猴是父系社會還是母系社會的時候,林金福已經開始文字描述社群的結構。連許多高知識分子看到雄猴舉尾還一直叫牠是猴王的時候,林金福已經在帶中山大學的研究生觀察台灣獼猴母系發動的分群行為。
可是有人知道嗎?沒有,還拼命的打壓他,認為他非學術之流等等。
我從小就看著這一大片黑幕蓋著台灣獼猴,學術成就真的可以掀開這片黑幕嗎?
我也從不避諱談我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什麼,每個參加過獼猴團的人也都聽過我現場解說,我們用誘食法計算獼猴數量、生育、位階,當猴群撿拾黃豆時計算個體數、生育嬰猴的數量、性別。而利用食物競爭,在2隻雌性個體間丟1-2顆黃豆,觀察牠們的互動、臣服來做位階的判別(Preuschoft et al. 1998)。
想當然爾,就會有人很恐慌的喊:「餵食啊~~XXOOO」。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跟一般民眾拿人類的食物胡亂餵一通是完全兩碼子的事,如果你可以在學術上發現這麼多「第一人」,你再來跟我靠北我們是餵食者不是研究者。我也再次強調,我們並不贊成一般民眾任意餵食獼猴(詳情請參考:餵食問題知道多少http://ppt.cc/Y1Q8),還有本來每種研究方法都有優缺點,沒有任何方法是完美無缺的,你不能因為你個人認為A方法對動物比較好,或某某大大說B方法有爭議,你就跑來說用B方法的都是不對的,那國外用此方法的學者你要不要都去說一說呢?
喔,還有不要再跑來跟我靠北什麼我們的研究方法會讓獼猴很親近人、我們馴養獼猴之類的。壽山軍管區有一獼猴社群10多年前被我父親在竹林發現,非常怕人,10多年後牠們一樣怕人,依舊距離我們3公尺以上,實際上,獼猴怕不怕人跟獼猴社群接觸人類的頻度有關好嗎?
還有,到底明不明白馴養跟馴化是什麼意思?
建議可以先看看這邊的解釋:http://en.wikipedia.org/wiki/Domestication
簡單來說就是動物或植物族群逐漸受人類利用與掌控的過程,啊不然我現在是要開馬戲團了嗎?你以為我在山上隨便拿豆子叫獼猴過來他就會過來嗎?那麼你覺得你今天拿著食物,叫雌猴抱著嬰猴爬到你身上遊玩,你覺得可能性是多少?還是你拿食物跟破四弟換幼貓,叫牠給你,讓我看你成功機率是多少?
食物不是萬能,如果今天靠著食物可以輕鬆做研究,我們何須上山找猴子?
所謂理論跟知識不是恆久不變的,我也常常有疏失的時候。
這世界也不是只有黑跟白、對跟錯。
你要覺得我以上論點很搖擺也罷,或是強詞奪理也罷,信者恆信,然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只會在網路上戰我是沒用的,要嘛你就拿出比我們更懂台灣獼猴的舉證,要嘛你放下你的成見來跟獼猴團,如果你都做不到,好吧那你快快去參加反對興建雪谷纜車連署可以了吧!
網址在此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etition201408211/
如果簽完了,那就可以洗洗睡了喔!
以上。


【台灣謎猴-猴平相處】
(標題引用自【我們的島】猴平相處:http://ppt.cc/drks)
近年來,環境教育、生態教育因生態旅遊的興起變得很熱門,但是關於野生動物的生態教育我們到底做了甚麼呢?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自2012年起為落實「認識臺灣獼猴,重建人猴關係」,並延續高雄市政府2009年與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所合作的『再造人猴新關係』計畫中的五項宣導(高雄市政府壽山臺灣獼猴生態宣導:圖1、圖2)
遊壽山五「不」保平安
1.
不餵食任何野生動物
2
不接觸或攻擊獼猴
3
不威脅或瞪視獼猴
4
不讓孩童或寵物離開身邊
5
不當的行為要勸阻
(http://ppt.cc/x4dQ 
 http://ppt.cc/8NpP)
從這5不裡,我只看到教民眾如何自保,將臺灣獼猴視為避之唯恐不及的洪水猛獸一樣,卻看不見任何台灣獼猴生態教育與人猴關係,我以為的人猴關係是如圖3、圖4般的「猴平相處」。
台灣,看似保育觀念非常暢行的國家,但問起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卻懵懵懂懂。其中的問題點在於缺乏環境教育、生態教育的解說及解說員的有效管理。
我們對民眾所作的宣導,不該只停留在規勸和總包式的志工解說,而是規劃良好的解說教育制度,培養專業解說員,根據民眾的需求做完整的解說配套措施,使民眾能得到完整且正確的生態教育。
如果傳說中的「專家」連物種的生態、行為、社會結構都不了解時要如何談『再造人猴新關係』呢?
為什麼我每次帶獼猴團總是要求團員們看到獼猴時要「蹲下」呢?
因為跟任何野生動物相處的第一步,就是把牠們放到跟你一樣的水平之上,站在「人」的高度,是無法跟任何野生動物和平共處的。
當你學會了尊重,我們才能開始學著相處。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台灣謎猴 - 一切】

美美寫道:「【台灣謎猴 - 一切】
很多話千頭萬緒不知該從何說起...

和獼猴相處的時間,至少占了我目前人生四分之一的時間。
過去的日子,幫他們說話、跟鄉民吵架、被敵視、處處碰壁,諸如此類的事件多不勝數。

我從何而來?我所為何事?我的所作所為都能被當成標靶被痛擊。

有人說我利用獼猴出名嗎?我就坦然的告訴你,如果我們的知名度沒有大過檯面上的專家學者,我就難以改變這一切。

也有人說我要利用獼猴來展示自己的專業為自己的將來盤算嗎?
我從一開始跟隨 林金福 的腳步走上這條路,就將它當成是一種志業,也就是「志願事業」。我從來沒有盼望我改變這一切之後我會變成什麼很厲害的地位,還是什麼專家顧問,我一直以來最急欲達到的就是「改變」,改變大家心目中台灣獼猴的認知、改變台灣獼猴的負面形象、改變一直以來對待台灣獼猴的方式。

如果在我有生之年,有幸可以扭轉這一切,我就可以悠悠哉哉的去做我想做的事,我不是非要待在這領域以此維生不可,在下我雖然不頂尖,也還算多才多藝啊...

並不是所有人做什麼事都只為了「利益」。

在覺得我的所作所為不符合規範,是錯誤至極的時候,希望可以先看看此影片:0913拆除追蹤項圈過程影像記錄http://youtu.be/fUDkfX2mPMY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正統、正規、正確環境教育下會如何應對?

面對獼猴的威嚇的突發狀況時,我們的解說員又會如何處理?

還有那天, Ray Liu 和我上山,我們試圖想要接近小嬰猴時,整個社群如同影片中的情況向我們2人逼近,可否有勇氣擋在前頭承受那一咬?

對於我而言,尊重與理解,是理解他們的情緒、行為,用他們方式溝通,人與猴之間盡可能不要有任何損傷。

我是個沒背景沒勢力的人,不用好像抓到一些小辮子就以為可以讓我就此罷手,那些人想要的東西我都不想要,我就是不能失去這群毛孩子信任的眼神。

今年是轉變的一年,感謝所有相信我、幫助我的人,是你們讓獼猴的處境可以開始被看見,我們還要讓這一切繼續轉變下去。」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灰闌記】

【灰闌記】
今天搶貓後,我一直想著包公探案中的「灰闌記」,正確名稱為「包待制智勘灰闌記」。

這個故事是描寫,馬氏之妻因與鄭州府吏典趙令史通姦,兩人聯手將馬氏毒死,誣告是馬氏之妾張海棠下毒害死馬氏,並賄鄰居作證,將海棠所生的小孩,佔為親生。

妻與妾爭子,皆視為己出,難辨真假。於是包拯乃命取石灰,在階下畫一闌(圓圈),置兒其中。命令妻與妾各站圓圈一邊,伸手拉小孩,誰能將小孩拉出圓圈外,則為其生母。只見馬氏之妻奮力拉扯小孩肐膊,而妾卻不忍拉扯其幼子,放手由妻將小孩拉出闌外。(參考資料:中華百科全書http://ppt.cc/~TUn)

真正生母因愛其子不忍孩子受拉扯折騰,馬氏之妻為了可以脫罪無視幼子之痛,而奮力胡拉。

今日的情況有些類似,有一度我抓到了小貓,但是破四弟奪子心切,從來對我和顏悅色的他不小心抓傷了我,拉扯之中我聽到小貓哀號,所以我就放了手...

不同的是,對我而言,貓與猴我都不忍讓他們受傷,兩者我都視如己出。

搶貓這件事本來是為了人的流言蜚語所做,因為人的與論,會造成壽山上的獼猴們莫大傷害。人們執著於眼前所見,批評著、談論著,我只好用著最笨的方法一次又一次替猴解圍。

但是人們不知道,不論我有沒有搶到,對於我跟破四弟都是艱熬跟難受。

我掉淚,為貓難過也為破四弟難過,這不是他們的錯,所有人云亦云的殘酷卻是由他們承擔

我從來不在意他們在我身上造成的傷痕,因為不了解而誤解他們的人傷我更重

因為愛,所以伸手。
也是因為愛,所以放手。
相片:【灰闌記】
今天搶貓後,我一直想著包公探案中的「灰闌記」,正確名稱為「包待制智勘灰闌記」。

這個故事是描寫,馬氏之妻因與鄭州府吏典趙令史通姦,兩人聯手將馬氏毒死,誣告是馬氏之妾張海棠下毒害死馬氏,並賄鄰居作證,將海棠所生的小孩,佔為親生。

妻與妾爭子,皆視為己出,難辨真假。於是包拯乃命取石灰,在階下畫一闌(圓圈),置兒其中。命令妻與妾各站圓圈一邊,伸手拉小孩,誰能將小孩拉出圓圈外,則為其生母。只見馬氏之妻奮力拉扯小孩肐膊,而妾卻不忍拉扯其幼子,放手由妻將小孩拉出闌外。(參考資料:中華百科全書http://ppt.cc/~TUn)

真正生母因愛其子不忍孩子受拉扯折騰,馬氏之妻為了可以脫罪無視幼子之痛,而奮力胡拉。

今日的情況有些類似,有一度我抓到了小貓,但是破四弟奪子心切,從來對我和顏悅色的他不小心抓傷了我,拉扯之中我聽到小貓哀號,所以我就放了手...

不同的是,對我而言,貓與猴我都不忍讓他們受傷,兩者我都視如己出。

搶貓這件事本來是為了人的流言蜚語所做,因為人的與論,會造成壽山上的獼猴們莫大傷害。人們執著於眼前所見,批評著、談論著,我只好用著最笨的方法一次又一次替猴解圍。

但是人們不知道,不論我有沒有搶到,對於我跟破四弟都是艱熬跟難受。

我掉淚,為貓難過也為破四弟難過,這不是他們的錯,所有人云亦云的殘酷卻是由他們承擔…

我從來不在意他們在我身上造成的傷痕,因為不了解而誤解他們的人傷我更重…

因為愛,所以伸手。
也是因為愛,所以放手。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台灣謎猴-獼猴團爭議問題知多少? 】

【台灣謎猴-獼猴團爭議問題知多少?

【照片中跟獼猴親密共處,必須經過長期追蹤、觀察獼猴,深知獼猴個體個性的研究人員陪同才可辦到,一般民眾請勿輕易嘗試】
一直以來我們灌輸民眾的觀念是,面對台灣獼猴必須「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在提供給國中小的示範教案中告訴小朋友10公尺是「猴身」安全距離(城市花果山:壽山臺灣獼猴 環境教育篇,2012)

而我為何反其道而行?

因為對於我來說,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只是消極防範,是對於相關單位最簡單、方便的做法。不需要花人力解說、不需要處理可能的意外事件,只需要營造台灣獼猴凶暴、搶劫、潑猴的形象就可以了。

那麼我們與獼猴之間的問題、關係有因為我們保持距離而改善嗎?
看起來似乎沒有,而且可能越來越糟,當獼猴形象惡劣到被捕獸夾夾傷還有人喊活該、死好,甚至想提議縣政府將獼猴捕捉安樂死的情況下,我們還能篤定的說保持距離這樣消極防範是正確的嗎?我們還能很驕傲的展示我們生態教育很成功嗎?

我常說:「和平共處,需要的是理解和觀念的改變,而不是創造距離」、「因為不了解而產生誤解,因為誤解而產生衝突,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獼猴團中也不乏高雄在地人,他們表示雖然自己是在地人卻不是很了解獼猴,以前還很討厭獼猴,因為新聞媒體的傳播、官方的宣導,讓他們覺得獼猴似乎是一種很可怕的野生動物,還有些人以為上山時要帶武器防身才安全。

所以我以「理解、尊重台灣獼猴」作為出發點來帶獼猴團,告訴團員們獼猴和我們人一樣每隻個體的個性都不同,脾氣也是也好有壞,像年輕的獼猴好比我們的飆車族很愛叫囂、威嚇,最好的辦法就是視而不見、轉頭將視線撇開,他們就會無趣的離開。也有可愛小雌猴自幼親人,當她覺得舒適自在沒有威脅性的時候就會跟人玩鬧討抱抱。也將「破四弟」從虐貓犯的形象轉變成現在人人想見的親善大使。

我會先示範不讓人親近的獼猴被我打擾時會有什麼反應,並解說當他們感到不喜歡時拒絕你的姿態是如何,什麼樣的表情是威嚇、什麼樣的表情是害怕臣服,在這些過程中,「摸毛」並不是我們獼猴團的主要訴求,但是「摸毛」卻是讓我改變人們對獼猴惡觀感的有效手段,不論是團員們或是路過的民眾都會訝異的驚呼:「這隻猴子怎麼這麼乖?!」,再經由解說來讓大家改觀。

首先,我會先走到親人、熟悉度高的獼猴身邊,告知團員「理毛」對於獼猴的意義是非常親密的行為,當我們能夠近距離觸摸到獼猴時,表示他們對我們投以非常高的信任,我們必須尊重他的意願,當他走開或不樂意,我們就停止我們動作,尊重和理解是獼猴團的最高指導原則。

也有人問我,難道我都不會被猴子攻擊嗎?
會,當他們感到威脅、害怕時,他們仍然會防衛。
8/30的獼猴團,因為有登山民眾不斷拿樹枝嚇唬獼猴的關係,有2隻雌猴情緒不太穩定,開始威嚇團員,我當時的作法是擋在雌猴前讓團員先走,讓雌猴的怒氣發洩在我身上,因而被拍下我被雌猴抓頭髮的照片(照片底加=> http://ppt.cc/taLD)

當有團員被威嚇時,我也會就團員做了什麼動作以及他周遭的情況來判斷獼猴威嚇他的原因,當成機會教育的解說題材。

很多示範、講解都並非一張照片所能傳達的那麼簡單,對我來說的「距離」是一種「尊重」,距離遠近是由獼猴決定而不是我們,當我們自己將距離拉遠的話,要如何了解獼猴的行為、聲音、表情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相處及應對呢?

其實我並沒有反其道而行,只是我的方法比較不同。

關於人與獼猴共通傳染病的問題請詳見此篇:http://meimeilin126.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