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謎猴-靠爸文】


【台灣謎猴-靠爸文】文長慎入
幾個月前因為某帥導要投標某標案,將我填寫為執行製作,需要我寫一些學經歷、著作,忽然發現自己乏善可陳。
沮喪時會想,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相信很多為了野生動物、流浪動物「真正」站第一線去努力奮鬥的人,一定常常會跟我一樣有相同的無力感。
那我這輩子到底有什麼經歷呢?
我只知道我做了一些無法寫進學經歷的事,這些事,讓我開始看見大家對獼猴認知的改變,讓部份的人願意先停下腳步、放下成見來聽我說我口中的台灣獼猴。
我知道我不是個咖,也常被許多人批評太過接近野生動物,所以接下來我要搬我老杯出來屁,你要說我「靠爸」也可以,反正我這輩子是比不上他的付出,我將引以為傲的父親抬出來炫耀,並不違法吧?
要說學術地位我沒有,那來說說林金福的貢獻是什麼好了。
2000年開始,與中山大學徐芝敏老師合作發表的發現有
第一個發現台灣獼猴生雙胞胎的人(Hsu MJ, Lin JF, and Agoramoorthy G. 2000),並發現雌猴有多乳頭特徵的人(Hsu MJ, Moore 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0)
詳細描述了台灣獼猴的生產季節與生育間隔(Hsu M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1)以及社群結構和大小(Hsu MJ and Lin JF. 2001)
第一個發現台灣獼猴會吃土的人(Hsu M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1)
發現台灣獼猴的雄猴有交配呼叫的行為(Hsu MJ, Lin JF, Chen L-M and Agoramoorthy G. 2002)
台灣獼猴的各種叫聲所代表的意思(Hsu MJ, Moore 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5)
壽山台灣獼猴嬰猴的出生率與死亡率(10. Hsu MJ, Moore J, Agoramoorthy G and Lin JF. 2006)
這樣的學術貢獻還不夠嗎?
那些質疑的聲音,你們也可以去查查那些你們所信奉的專家學者們研究了台灣獼猴什麼?
你們可以繼續以保持距離來做為研究方法,但是不代表我們近距離就一定是錯的。如果要說專業跟權威,你們又憑什麼質疑 林金福 這樣跟獼猴近距離觀察是錯的?
你要說我們研究方法有爭議的同時也麻煩先看看你自己有沒有資格。
當全台灣大部分的民眾都還不清楚台灣獼猴是父系社會還是母系社會的時候,林金福已經開始文字描述社群的結構。連許多高知識分子看到雄猴舉尾還一直叫牠是猴王的時候,林金福已經在帶中山大學的研究生觀察台灣獼猴母系發動的分群行為。
可是有人知道嗎?沒有,還拼命的打壓他,認為他非學術之流等等。
我從小就看著這一大片黑幕蓋著台灣獼猴,學術成就真的可以掀開這片黑幕嗎?
我也從不避諱談我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什麼,每個參加過獼猴團的人也都聽過我現場解說,我們用誘食法計算獼猴數量、生育、位階,當猴群撿拾黃豆時計算個體數、生育嬰猴的數量、性別。而利用食物競爭,在2隻雌性個體間丟1-2顆黃豆,觀察牠們的互動、臣服來做位階的判別(Preuschoft et al. 1998)。
想當然爾,就會有人很恐慌的喊:「餵食啊~~XXOOO」。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跟一般民眾拿人類的食物胡亂餵一通是完全兩碼子的事,如果你可以在學術上發現這麼多「第一人」,你再來跟我靠北我們是餵食者不是研究者。我也再次強調,我們並不贊成一般民眾任意餵食獼猴(詳情請參考:餵食問題知道多少http://ppt.cc/Y1Q8),還有本來每種研究方法都有優缺點,沒有任何方法是完美無缺的,你不能因為你個人認為A方法對動物比較好,或某某大大說B方法有爭議,你就跑來說用B方法的都是不對的,那國外用此方法的學者你要不要都去說一說呢?
喔,還有不要再跑來跟我靠北什麼我們的研究方法會讓獼猴很親近人、我們馴養獼猴之類的。壽山軍管區有一獼猴社群10多年前被我父親在竹林發現,非常怕人,10多年後牠們一樣怕人,依舊距離我們3公尺以上,實際上,獼猴怕不怕人跟獼猴社群接觸人類的頻度有關好嗎?
還有,到底明不明白馴養跟馴化是什麼意思?
建議可以先看看這邊的解釋:http://en.wikipedia.org/wiki/Domestication
簡單來說就是動物或植物族群逐漸受人類利用與掌控的過程,啊不然我現在是要開馬戲團了嗎?你以為我在山上隨便拿豆子叫獼猴過來他就會過來嗎?那麼你覺得你今天拿著食物,叫雌猴抱著嬰猴爬到你身上遊玩,你覺得可能性是多少?還是你拿食物跟破四弟換幼貓,叫牠給你,讓我看你成功機率是多少?
食物不是萬能,如果今天靠著食物可以輕鬆做研究,我們何須上山找猴子?
所謂理論跟知識不是恆久不變的,我也常常有疏失的時候。
這世界也不是只有黑跟白、對跟錯。
你要覺得我以上論點很搖擺也罷,或是強詞奪理也罷,信者恆信,然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只會在網路上戰我是沒用的,要嘛你就拿出比我們更懂台灣獼猴的舉證,要嘛你放下你的成見來跟獼猴團,如果你都做不到,好吧那你快快去參加反對興建雪谷纜車連署可以了吧!
網址在此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etition201408211/
如果簽完了,那就可以洗洗睡了喔!
以上。


【台灣謎猴-猴平相處】
(標題引用自【我們的島】猴平相處:http://ppt.cc/drks)
近年來,環境教育、生態教育因生態旅遊的興起變得很熱門,但是關於野生動物的生態教育我們到底做了甚麼呢?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自2012年起為落實「認識臺灣獼猴,重建人猴關係」,並延續高雄市政府2009年與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所合作的『再造人猴新關係』計畫中的五項宣導(高雄市政府壽山臺灣獼猴生態宣導:圖1、圖2)
遊壽山五「不」保平安
1.
不餵食任何野生動物
2
不接觸或攻擊獼猴
3
不威脅或瞪視獼猴
4
不讓孩童或寵物離開身邊
5
不當的行為要勸阻
(http://ppt.cc/x4dQ 
 http://ppt.cc/8NpP)
從這5不裡,我只看到教民眾如何自保,將臺灣獼猴視為避之唯恐不及的洪水猛獸一樣,卻看不見任何台灣獼猴生態教育與人猴關係,我以為的人猴關係是如圖3、圖4般的「猴平相處」。
台灣,看似保育觀念非常暢行的國家,但問起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卻懵懵懂懂。其中的問題點在於缺乏環境教育、生態教育的解說及解說員的有效管理。
我們對民眾所作的宣導,不該只停留在規勸和總包式的志工解說,而是規劃良好的解說教育制度,培養專業解說員,根據民眾的需求做完整的解說配套措施,使民眾能得到完整且正確的生態教育。
如果傳說中的「專家」連物種的生態、行為、社會結構都不了解時要如何談『再造人猴新關係』呢?
為什麼我每次帶獼猴團總是要求團員們看到獼猴時要「蹲下」呢?
因為跟任何野生動物相處的第一步,就是把牠們放到跟你一樣的水平之上,站在「人」的高度,是無法跟任何野生動物和平共處的。
當你學會了尊重,我們才能開始學著相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