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壽山臺灣獼猴成年雄猴之移出、移入社群的穩定性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社群內群外孤猴、雄性單性群與多隻(2-3隻)雌猴交配,往往能留滯於社群內而積漸晉升為群外雄猴,由此可得知成年雄猴之移出、移入社群的穩定性是交配季高於非交配季。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壽山臺灣獼猴照鏡子的反應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照鏡子的反應:滿23歲幼猴對鏡內的自己會發出警戒聲及威嚇的行為,滿4歲以上的獼猴則會繞到鏡後看看是誰?然後面對著鏡面唇動而欣賞自己的面貌。

壽山臺灣獼猴社群內嬰猴的位階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社群內嬰猴約6個月後,已從托嬰行為的嬉戲中,建立彼此間的位階。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壽山臺灣獼猴社群成員間的分散程度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社群成員間的分散程度,於交配季高於非交配季,而經常出現幼猴發出尋找社群的聲音。

壽山臺灣獼猴社群間活動範圍的重疊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社群間活動範圍的重疊於交配季高於非交配季,可促進基因的交流。

壽山臺灣獼猴雌猴間的遷怒、爭寵行為等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雌猴間的遷怒、爭寵行為等,於交配季高於非交配季,可得知雌猴間的位階排序。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壽山臺灣獼猴預測距離或遠或近的能力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跳躍動作之前,身體往後弧度的預備動作,可知獼猴有其預測距離或遠或近的能力。

壽山臺灣獼猴的位階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中、低位階發情雌猴於交配時,其位階似乎提高了,但發情過後(約2星期)而回復原來的位階。

壽山臺灣獼猴雌猴的情緒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新發群之雌猴(剛滿四歲),此時是情緒最不穩定的,常出現追咬其他雌猴的情形,是不論該雌猴的年齡、位階。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壽山臺灣獼猴之雄猴位階的排序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之雄猴除以位置和距離判定外,於交配季更能凸顯社群內雄猴、群外及周邊雄猴位階的排序。

壽山臺灣獼猴雌猴位階與嬰猴性別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之高、中位階雌猴所生育嬰猴的性別與其位階無相關性,而低位階雌猴所生育嬰猴的性別大多是雄性。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壽山臺灣獼猴雄猴的深凹型的山形狀與氣勢

研究發現:辨別壽山臺灣獼猴之雄、雌性,除生殖器官外(幼年至成年的成長過程的各種特徵、表徵已介紹了),最大不同的表徵在於頭顱頂,成年雌猴的頭顱頂是呈現平型或稍圓狀,而成年雄猴的頭顱頂(中間)是呈現深凹型的山形狀。此山形狀與肌肉有關,而肌肉則與有關,雄猴的深凹型可象徵雄猴的性成熟外(於交配季特別明顯),愈深者其氣勢愈壯,反之則否。

壽山臺灣獼猴之理毛的習慣性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之理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相互理毛時會習慣性的唇動,並會發出聲響及食細毛、角質層。

壽山臺灣獼猴之雄雌猴的紅臉或白臉的遺傳性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之雄雌猴的紅臉或白臉具有遺傳性,並大多遺傳自雌猴,成年雌、雄猴發情時其臉龐會呈現出深紅色,雌、雄猴於氣候較寒冷時其臉頰會呈現出暗紅色。

壽山臺灣獼猴權力的象徵與核心雄猴(俗稱猴王)的初任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之雄猴舉尾於交配季是性成熟的象徵,而於非交配季是權力的象徵,而權力的象徵與核心雄猴(俗稱猴王)的初任息息相關。

推測2012年壽山臺灣地區雌猴生育嬰猴

研究發現:預測2011年秋、冬之際,寒冷的氣溫提早來臨、或2012年氣候較往年寒冷,推測2012年壽山臺灣地區雌猴生育嬰猴,出生於3月份數量的多寡而符合2003年的情況,或推估出生率是否能提高,而符合2004年的情況。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評論:無知

評論:聯合報A3版報導訪問之對象,所談論臺灣獼猴的常識,可知連「幼稚」園都不如呀!真是自曝其短而貽笑大方。為何呢?壽山地區臺灣獼猴雄猴的體重,最重可達12公斤,怎會達20公斤呢(可能是?)?再說雄猴的年齡的判定,可說是啼笑皆非。亞成雄猴(4歲及5歲)的成長過程,於6歲時會再度離群而為群外孤猴,何況成為核心雄猴(俗稱猴王)前際,則有98%要經過群外孤猴的歷練,怎可說是弱勢者呢?

壽山臺灣獼猴「捕風捉影」之行為。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嬰猴的成長過程具有「捕風捉影」之行為。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壽山臺灣獼猴適應氣候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具有適應氣候的能力,夏季處於迎風面、冬季處於向陽面及颱風處於無風與無雨之處。

壽山臺灣獼猴聽聲辨位及辨識人性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具有聽聲辨位及辨識人性的能力。

壽山臺灣獼猴懂得日期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似乎懂得日期之計算能力。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壽山臺灣獼猴雄猴換毛與氣候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雄猴換毛期間通常是4月初開始換毛於9月初結束,而雄猴換毛期間是5月初開始換毛於10月初結束,2011年猴雄及雌猴皆提前2個月結束換毛,可預測2011年山區的寒意提早來臨及2012年的冬天特別寒冷。

壽山臺灣獼猴經驗的遺傳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有其經驗的遺傳,由各社群的活動範圍可得知。

壽山臺灣獼猴對顏色的喜好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對顏色的喜好則偏向於黃褐色、其次是紅色,較不喜歡迷彩色、其次是黑色。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壽山臺灣獼猴喜愛的形狀

研究發現:壽山臺灣獼猴的習性及食性是喜愛圓形的形狀,其習性也不喜較空曠的地區。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餵食臺灣獼猴會造成營養過剩嗎?臺灣獼猴營養過剩會導致很會生嗎?

在學術論文發表上有言:飲食不當或營養不足「可能」影響或導致人類男性生育及不育的現象,卻無營養過剩之說而影響或導致人類女性很會生育的說法。「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是相反詞;「男性」與「女性」是完全不同的性別,這是相互矛盾的說法。
就如說:餵食臺灣獼猴會導致獼猴數量暴增(很會生);又言:餵食臺灣獼猴會導致獼猴喪失謀生能力(數量減少)。獼猴數量暴增與喪失謀生能力;很會生與數量減少,豈不是相互矛盾的說法。人類與臺灣獼猴雖皆屬靈長類,但人類與臺灣獼猴卻有截然不同的生理結構,怎可相提並論呢?
人類女性每年每月都有排卵期而野外臺灣獼猴成年雌猴於發情期間只有短短的二個月,與圈養的臺灣獼猴完全不一樣。而且在自然機制下野外臺灣獼猴成年雌猴有生育的間隔期,然而人類卻靠結紮來控制人口的成長。
木柵動物園的臺灣獼猴成年雌猴個個營養過剩嗎?不是實施減肥措施嗎?很會生嗎?怎能與野外臺灣獼猴成年雌猴相互比較呢?開發中或已開發的國家個個營養過剩嗎?很會生嗎?不是鼓勵生產嗎?推動減肥運動嗎?那麼與較落後國家作一比較?有鼓勵生產嗎?有推動減肥運動嗎?
壽山地區於民國78年才開放,在之前以大社觀音山地區野外臺灣獼猴為數最多,也是各媒體報導的焦點。民國74年義守大學(前身為高雄工學院)的建校是蓋在水源區,而造成大坑溪及大樹溪的枯竭,更諷刺的是當年「水資源」會議卻於該校舉行。再看看現今的開發,有在檢討反省嗎?照樣我行我素呀!
大社觀音山入口的告示牌上,至今還寫著:「請勿餵食臺灣獼猴,餵食會造成獼猴營養過剩而導致很會生及喪失謀生能力」,請問目前大社觀音山的野外臺灣獼猴數量有多少?請不要再睜眼說瞎話了。我一再地強調說:「餵食與野外臺灣獼猴的族群生態是毫無相關的」。
壽山地區野外臺灣獼猴在人為因素下:如獵捕,棲地零碎化等及自然因素如封閉地形、成年雄猴移出與移入的頻繁等,基因的異質性反而高於開闊的地區:如大社觀音山、旗尾山、六龜及大岡山等地區,這些地區基因的同質性高而造成基因漂變(尤其是小族群),可能造成該地區族群的滅絕,你相信嗎?
監察院財經委員會通過程仁宏與李炳南所提調查報告,監委指出,台灣獼猴外型似人形,民眾很少獵殺,加上保育政策與教育宣導有成,使得台灣獼猴數量逾26萬隻?程仁宏與李炳南表示,農委會應定期調查獼猴數量,對於超越容許負載地區,優先採取因應措施(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1日電2011/06/21)。
監委先生的調查報告也應該有憑有據?不應該說些「危言聳聽」的話語吧!因為您是中華民國最高司法院的監委委員。請問臺灣獼猴數量逾26萬隻?與您要求農委會應定期調查獼猴數量?是否相互矛盾的說法?還是對臺灣獼猴數量逾26萬隻?存疑?坦白說:臺灣獼猴數量逾26萬隻的調查?根本是「胡說八道」。我深深地瞭解調查的經過,並於我部落格澄清與抨擊,但是您還是相信國內靈長類的「主流」。
請問民眾很少獵殺嗎?卻是大肆毒殺、坑殺與獵捕;保育政策嗎?卻由民國 78年的珍貴稀有到現今的一般保育的第三級,猶如溜滑梯般,甚至於入侵果園可當場獵殺教育宣導有成嗎?宣導什麼東西呢?太多錯誤的認知與觀念;負載地區在那裡?難道又相信根本沒至壽山地區調查野外臺灣獼猴,甚至分不清「族群」與「社群」及何謂族群生態的「主流」派的學者、專家嗎?
臺灣獼猴破壞果園、侵入校園時有所聞?呼籲農委會研議合理補償制度。合理補償制度我於民國85年即提出,為何呢?因為合理補償制度可降低、減少野外臺灣獼猴的傷亡,所以本人非常贊同。至於增訂投保「野生動物攻擊遊客公共意外責任險」規定,保障民眾權益?而且是保障全民安全?真是匪夷所思的作法。
本人持非議的看法,因為是遊客「侵門踏戶」地入侵、破壞野外臺灣獼猴的棲息地,進入「猴山」本身就該做好應有的「防範措施」,不是總是責怪野外臺灣獼猴,其實野外臺灣獼猴「攻擊遊客」的錯誤說帖是深受「主流」派的學者、專家的「毒害」。
監委先生的調查報告:講來講去都是站在「人」立場,避免什麼會引發民怨及確保農民合法權益,這是倒果為因的作法?還說:採用「科學方法」,科學的真意是「求真」及「求實」呀!但是野外臺灣獼猴的「真相」在那裡呢?
監委先生建議農委會借鏡日本經驗,日本獼猴與野外臺灣獼猴的食性、習性與行為是大有不同之處,借鏡日本經驗就如以「圈養」獼猴的行為「套用」在「野外」獼猴的行為,如此的作法,反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壽山臺灣獼猴猴王更替產生過程中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探討

      
 臺灣獼猴是群居性生活的動物,有相當明確的階級制度與社會組織系統。社群是以母系為主的社會形態,雌性成員留在出生的母群(但亦有離群的紀錄),母系社會組織系統中,其社群成員位階的高低,決定權亦在於高位階之雌性成員的緊密性。而漸年長的雄性成員在亞成猴(4-6 )時,為 (  )( +  標準偏差,n=  ),慢慢地遷出原社群活動,亦有3歲雄性成員遷出原社群活動,為(  )( +  標準偏差,n=  )。其遷出或為雄單性群的一員;或為群外孤猴;或為流浪孤猴,直到能被另一群雌猴接納為止,有的終身為流浪孤猴。
        社群的大小可從1398隻不等,在200111月的平均猴群數為(   )( + 標準偏差,n=  )。穩定的雄性成員社會組織通常包括:核心雄猴群和周邊雄猴群。核心雄猴群則有:猴王、副手、群內雄猴,而周邊雄猴群則有:群外雄猴、群外孤猴、流浪孤猴、群外雄性單性群及流浪雄性單性群。其以遷入時間先後的倫理規範為主(尚有其他特殊的因素),而排定彼此間位階的高低。
        依猴王的年齡界定,可分為年輕猴王(滿7歲至未滿10歲間)、壯年猴王(滿10歲至未滿15歲間)、年老猴王(滿15歲以上)。年輕猴王的初任年齡為(   )( +_n )歲及其回任年齡為(  )( +_n )歲;壯年猴王初任年齡及其回任年齡為(  )( +_n )歲;年老猴王初任年齡為(  )( +_n )歲及其回任年齡為(  )( +_n )歲。新任猴王遷出為( %n= ),遷入為( %n= );舊任猴王遷出為( %n= ),遷入為( %n= ),留在原社群為( %n= )。核心雄猴(除猴王外)遷出為( %n= ),遷入為( %n= ),留在原社群為( %n= );周邊雄猴遷出為( %n= ),遷入為( %n= ),留在原社群為( %n= )。由上述分析,猴王更替產生過程中與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息息相關著
        依成年雌猴的生理階段,其(1月至3)為懷孕期、(4月至6)為生育期、(7月至9)為育嬰期、(10月至12)為交配期。於懷孕期猴王變動為( %n= );生產期猴王變動為( %n= );育嬰期猴王變動為( %n= );交配期猴王變動為( %n= ),其中以交配期猴王變動為最高,亦得知於其他的懷孕期、生產期、育嬰期也有猴王的變動。成年雌猴之生育期,亦是核心雄猴對成年雌猴臣服期;成年雌猴之育嬰期,亦是核心雄猴對周邊雄猴或彼此間的示好期。於此臣服期及示好期之期間,研究者於1993年至2001年,從(  )(   )個臺灣獼猴猴王任期中得知:猴王任期最長超過(  )年,最短僅約(  )天,平均長度為(  )( +_n )月。猴王最年輕的有(   ) ,佔(  %) ;但最多初任之年齡為( +_n )(  %),回任猴王的年齡為( +_n )(  %)。由上述分析,猴王更替產生過程中與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息息相關著
1、雄性成員社會組織,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2、年輕猴王更替過程時機性,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3、壯年猴王更替過程時機性,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4、年老猴王更替過程時機性,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5、新任猴王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6、舊任猴王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7、回任猴王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8、年輕猴王更替過程、階段及方式,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9、壯年猴王更替過程、階段及方式,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10、年老猴王更替過程、階段及方式,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11、年輕猴王之人格特質、社交行為及親屬關係,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12、壯年猴王之人格特質、社交行為及親屬關係,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13、年老猴王之人格特質、社交行為及親屬關係,影響成年雄猴遷出與遷入及位序變動的因素;
表一:年輕猴王(滿7歲至未滿10歲間)之統計表。
表二:壯年猴王(滿10歲至未滿15歲間)之統計表。
表三:年老猴王(滿15歲以上)之統計表。
表四:年輕猴王初任年齡、任期之統計表。
表五:壯年猴王初任年齡、任期之統計表。
表六:年老猴王初任年齡、任期之統計表。
表七:年輕猴王回任年齡、任期之統計表。
表八:壯年猴王回任年齡、任期之統計表。
表九:年老猴王回任年齡、任期之統計表。
表十:核心雄猴(除猴王外)遷出、次數之統計表。
表十一:核心雄猴(除猴王外)遷入、次數之統計表。
表十二:周邊雄猴遷出、次數之統計表。
表十三:周邊雄猴遷入、次數之統計表。

壽山臺灣獼猴之成長過程中階段性智商的探討

      
     嬰猴於一個月左右即離開母親懷抱而自行活動;其成長過程於三個月左右,即是獨立行為的開始。於期間母親是其學習對象的階段,於三個月後,逐漸與同儕在一起活動及嬉戲,是另一階段的學習,並與社群間之成員(幼猴為主)互動而衍生社會化行為。於其成長過程六個月後而逐漸懂得肢體語言的意義及溝通方式,所以本文探討臺灣獼猴成長過程之人格發展的階段性,並隨其社交行為及歷練之經驗累積,而其智商隨其人格發展逐漸增加,並與人類智商作一比較。
()、嬰猴(♂♀)一個月口腔期(0-1.5)
()、嬰猴(♂♀)三個月口腔期(0-1.5)
()、嬰猴(♂♀)六個月口腔期(0-1.5)
()、一歲幼猴(♂♀)性蕾期(3-5)
()、二歲幼猴(♂♀)性蕾期(3-5)
()、三歲幼猴(♂♀)性蕾期(3-5)
()、四歲亞成猴(♀)潛伏期(5-12青春期前)男性性器階段
()、四歲亞成猴(♂)潛伏期(5-12青春期前)女性性器階段
()、五歲幼猴(♀)生殖期(12歲以上青春期至成年)
()、五歲幼猴(♂)生殖期(12歲以上青春期至成年)

壽山臺灣獼猴之嬰猴成長過程中獨立性及階段性的探討

      
 母系社會組織系統中,其社群內成年雄性及亞成猴之成員位階高低的階級制度,通常以其遷入時間之先後次序為主的倫理規範(尚有其他特殊的因素),而決定、排定成年雄性及亞成猴彼此間位階高低。其穩定的雄性成員社會組織與結構通常包括:核心雄猴群和周邊雄猴群。
1、核心雄猴群(成年雄性之成員)則有:(1)、猴王;(2)、副手; (3)、群內雄猴;
2、周邊雄猴群(成年雄性及亞成猴之成員)則有:(1)、群外雄猴;(2)、群外孤猴;(3)、流浪孤猴;(4)、群外雄性單性群;
3、流浪雄性單性群
4、流浪亞雄性單性群 
        本文所探討的重點是以( )社群(  +_標準偏差,n=  )而言:探討嬰猴成長過程之階段性的獨立性行為。
()、嬰猴成長過程之階段性可分為:
    1、一星期內的成長過程;
    2、二星期內的成長過程;
    3、三星期內的成長過程;
    4、四星期內的成長過程;
    5、二個月的成長過程;
    6、三個月的成長過程;
    7、四個月的成長過程;
    8、五個月的成長過程;
    9、六個月的成長過程;
  10、七個月的成長過程;
()、影響嬰猴成長過程之獨立行為的因素有:
    1、成年雌猴生育嬰猴時的年齡;
    2、成年雌猴生育嬰猴的間隔期;
    3、成年雌猴於社群中的位階;
    4、成年雌猴生育嬰猴的性別;
    5、成年雌猴生育嬰猴的月份;
    6、成年雌猴本身的體質與特質;
    7、嬰猴本身的體質與特質;
    8、成年雌猴的血親關係;
    9、成年雌猴的親緣關係;
  10、成年雌猴本身的角色及人際關係;
  11、雄猴成員的組織結構;
  12、雌猴成員的組織結構;
  13、核心雄猴之猴王的年齡及任期;
  14、自然因子的影響;
  15、人為因子的影響;